提出区块链(区块链是由谁最新提出)
“区块链”正从一个陌生的技术术语成为金融科技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几年,它潜移默化的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且成了热门的新兴领域。“区块链”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诞生的。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提出了“区块链”这个概念。2009年,中本聪创造出第一个区块,设计出了一种数字货币,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比特币。由于“区块链”像数据库账本一样,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以及便捷性和安全性赢得了银行和金融业的青眯。不受任何金融机构和政府控制,货币主权也是主权国家短时期内很难放弃的,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高度匿名化,全网数据同步无法篡改、流通范围无界限、交易成本低等特点,让人们无法忽略其价值。
重构信用和效率
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数字货币思维,为我们开启了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1.0时代,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首先,中介机构为提防交易参与者的违约行为,他们往往会向交易双方备齐所有的交易记录和材料,以全面的信息促成交易,无形中增加了信息与时间的成本。中介机构为了让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会通过向交易双方收取高昂的交易费用覆盖成本。
智能合约
以智能合约为代表的区块链2.0时代,率先察觉到商业机会的是银行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数字票据,是银行业在区块链上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合约应用。数字票据借助区块链平台价值传递,不需要特定的实物票据或是中心系统进行控制和验证。中介的决策将从一定程度上被多个节点构成的分中心所替代。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人为操作因素引发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区块链技术在证券业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证券、代理股票、清算结算、股票发行与交易均已开发出对应的区块链平台。在保险业的应用领域,使用区块链技术发布索赔记录系统,并对索赔信息进行修改的记录,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在此平台上可以准确的平分费用。在资产管理的应用区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的资产证券化平台。采用领先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满足新一代互联网信息交互和交易流转。主要得益于区块链两大类天然属性——凭证类和交易类。另外区块链技术融入智能合约技术,可以程序化处理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将清算变得更为标准化、自动化,也可以使合约的合规检查自动化,从合约成立时就将违规的可能性降为最低。区块链中各区块按时间顺序相连的特点,也方便监管层发现违规操作。
以人为本的智能生活
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从间接金融到直接金融,金融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去中介化和去中心化的脱媒过程。改变金融底层基础框架,解决交易双方互信难题,促进价值互联网的崛起,降低金融服务门槛。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成熟,它必将迎来3.0时代。“区块链+人工智能”是下一个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链状平台后,可以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此平台中。另外,区块链网络中将存储海量的数据,将大数据引入到区块链中,各个节点就能够在得到数据的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一方面在数据存储上从源头提高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能加快整体交易速度。
金融科技
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区块链+征信”领域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区块链技术的共享数据功能可以充分发掘数据蕴藏的价值,解决传统技术构架下征信市场面临的数据孤岛问题。数据主体在特定的交易机制下通过区块链交换数据信息,其不可篡改性保证了征信过程的公信力。“区块链 + 物联网”模式未来也将大有可为。万物互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日益增长的物联网生态系统需求,中心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去中心化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总之,在物联网领域,区块链可以在资产数据化供应链、溯源、工业监测等方面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凡是存在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人与人联系的网络都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通过降低价值交换过程的摩擦系数从而实现零边际成本。
区块链离我们还有多远
区块链的颠覆性在于解决了点对点的信任与价值的低成本传递,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和运营成本。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正在孕育着一大批创新创业的公司。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走向深入,也时刻提醒着人们,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目前来说,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循迹区块链的发展历程,其蕴含的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日渐显现。随着资金和人力的持续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必将缔造未来金融的新格局。进而可以大胆地预测: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社会信用链的一个个节点,共同实现共享金融。基于当前中国金融的市场基础,将区块链技术的潜在发展优势进行进一步开发、应用和推广,对中国金融具有重要意义,也与中国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市场效率的需求相一致。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也需要与之配套的监管体系,如何规范区块链应用、提高行业自律以及融入国际监管体系也是中国金融监管亟需解决的问题。
评论